貿易戰陰影籠罩?滙豐下調美股及全球股市評級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指出,隨著美國宣布可能對所有進口汽車徵收高達 25% 的額外關稅,以及預計將從 4 月初開始實施對等關稅,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和事件風險顯著增加,這將導致市場波動性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由於近兩個月來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急劇上升,已經對企業、消費者和投資人的信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滙豐將美國 2025 年的國內生產毛額 (GDP) 成長預測從原先的 2.2% 下調至 1.9%。
關稅雙面刃:升息空間受限但失業率恐將攀升
范卓雲進一步說明,關稅的上升確實會對美國經濟成長前景帶來負面影響,市場可能會擔心消費物價指數飆升,進而限制美國聯準會 (Fed) 的降息空間。然而,提高關稅對於美國經濟也存在雙重影響,滙豐預估美國的失業率到年底可能會逐步上升至 4.6%。基於這些考量,滙豐維持今年三次降息的預測,時間點分別落在 6 月、9 月和 12 月,每次降息幅度為 25 個基點 (一碼)。
資金輪動新方向:加碼亞股,分散美股風險
范卓雲指出,過去兩年美股市場表現強勁,許多投資人的資產配置中,美國股票的比重仍然偏高。滙豐預計在今年第二季,資金將會持續從美國股市流向其他市場。在全球股票的中性配置中,滙豐仍然看好全球人工智慧創新的結構性成長機會,並透過對中國大陸、日本、印度、新加坡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持有偏高的比重,來擴展在美股以外的配置。
范卓雲補充道,滙豐認為中國大陸和歐洲股市有機會進一步獲得市場的重新評估,但需要等待對等關稅的實施細則更加明確後,才會考慮進一步增加在這兩個市場的配置。她也強調,滙豐對美股維持中性配置而非減持,是因為預期貿易不確定性不會導致美國經濟衰退,美國製造業的回流、人工智慧的創新、監管的放寬以及企業稅的減免,應該能夠為美國經濟成長提供一定的支撐,即使美國出現經濟成長和盈餘疲軟的情況,也應該是溫和的。
聚焦亞洲市場:中國科技股與多元化的投資機會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北亞首席投資總監何偉華則認為,在人工智慧主導創新以及政策轉向支持消費和民營經濟的背景下,於香港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及科技股的上升趨勢預計將會持續。亞洲多元化的市場也帶來了廣泛的投資機會,滙豐特別看好日本、印度和新加坡的股票。
何偉華進一步指出,中國大陸正加大力度支持國內消費,以抵消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也提出了更積極支持民營經濟的政策。中國大陸的科技龍頭企業也已經宣布了增加在人工智慧領域投資的新計劃。此外,DeepSeek 的突破性發展也開創了人工智慧投資熱潮的新階段,加速了中國大陸人工智慧的應用和商業化進程。
增持黃金與債券:對沖潛在的關稅風險
除了看好特定亞洲股市外,滙豐也建議投資人增持黃金,並偏好中長期優質債券,以對沖美國可能開徵對等關稅所帶來的尾部風險。在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依然存在,而優質債券則能在市場波動時提供一定的穩定性。
美元轉趨中性,歐元擺脫看淡
在貨幣方面,滙豐將其對美元的觀點從先前的看好下調至中性,並對歐元的看法從看淡上調至中性。這可能反映了滙豐對美國經濟成長前景的謹慎態度,以及對歐元區經濟可能出現改善的預期。
未來展望:全球經濟成長放緩,通膨壓力有望緩解
綜合來看,滙豐銀行對 2025 年第二季的投資展望,反映了其對全球經濟成長可能放緩,以及貿易保護主義風險升溫的擔憂。他們預計未來幾個月全球經濟成長將維持溫和,而隨著供應鏈瓶頸的緩解和能源價格的回落,通膨壓力有望逐步緩解,但仍需關注地緣政治風險和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
在這樣的背景下,滙豐建議投資人採取更為謹慎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組合,並適度配置避險資產,以應對市場可能出現的波動。對於看好長期成長潛力的投資人來說,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大陸、日本、印度和新加坡的科技和消費相關產業,仍然具有吸引力。
投資人必看:滙豐銀行Q2投資展望重點整理
為了方便投資人快速掌握滙豐銀行 2025 年第二季投資展望的重點,我們整理了以下表格:
資產類別 | 滙豐銀行Q2展望 | 投資建議 |
---|---|---|
美國股票 | 中性 | 維持現有配置,不建議大幅加減碼。 |
全球股票 | 中性 | 關注人工智慧創新結構性成長機會。 |
亞洲股票 (不含日本) | 偏高配置 | 看好中國大陸、印度、新加坡。 |
日本股票 | 偏高配置 | 持續看好。 |
黃金 | 增持 | 對沖關稅風險。 |
中長期優質債券 | 偏好 | 對沖關稅風險。 |
美元 | 中性 | - |
歐元 | 中性 | - |
提醒投資人,以上分析僅為滙豐銀行的觀點,投資前仍需謹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並諮詢專業理財顧問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