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滑,創四年新低
根據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於 2025 年 3 月 25 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 3 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從 2 月份的 98.3 大幅下降至 92.9,不僅低於市場預期的 94.2,更連續第四個月呈現下滑趨勢,創下自 2021 年 1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項數據反映了美國民眾對於當前經濟狀況以及未來前景的擔憂程度正在加深。
預期指數跌至12年新低,衰退警訊浮現
報告中更令人擔憂的是,衡量美國人對未來收入、商業環境和就業市場短期預期的預期指數,大幅下降 9.6 點,來到 65.2。這個數字是自 2013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遠低於通常被視為經濟衰退即將來臨的 80 警戒線。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警告稱,如此低的預期指數強烈暗示著美國經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陷入衰退。
通膨與關稅陰影籠罩,消費者信心受挫
消費者信心持續惡化的主要原因,與民眾對持續性的通膨壓力以及高企的借貸成本感到擔憂息息相關。此外,市場對於川普政府可能進一步加徵關稅的前景感到不安,這不僅可能阻礙經濟增長,更可能進一步推升通膨,對消費者的財務狀況造成更大壓力。
對未來收入的樂觀情緒消退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高級經濟學家 Stephanie Guichard 表示:「消費者對未來收入的樂觀情緒基本上消失了,這表明對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擔憂已開始蔓延到消費者對其個人狀況的評估中。」這意味著,民眾不僅對整體經濟感到悲觀,也開始擔心自身的財務狀況可能會受到影響。
消費支出是否將大幅回落?
經濟學家和聯準會(Fed)政策制定者目前最關切的問題是,這種疲軟的情緒趨勢是否會轉化為實際的行為,例如消費支出的大幅回落。消費支出是美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一旦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並開始減少開支,將可能加速經濟衰退的到來。
政府反應:淡化信心下滑的影響
對於消費者信心下滑的趨勢,川普政府在很大程度上選擇淡化其影響,認為這並不一定反映實際的經濟狀況。而拜登政府的官員也持有類似的觀點,認為高通膨雖然抑制了消費者信心,但尚未損害經濟增長。
經濟顧問:實際支出與信心數據關聯不大
川普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Stephen Miran 近日表示:「我不認為消費者信心數據和實際支出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你走到街上看看,人們在過著自己的生活,你知道,他們在領工資,他們在消費,經濟在向前發展。」
企業示警:對未來展望趨於謹慎
儘管如此,一些大型企業已開始對未來的經濟前景表達擔憂。沃爾瑪(Walmart)雖然迎來了又一個強勁的年度,但由於通膨壓力,大幅下調了今年的利潤預期。梅西百貨(Macy's)、百思買(Best Buy)等公司也對 2025 年的預期變得更加謹慎,許多企業都提到了「經濟不確定性」。
關稅的雙面刃:抑制增長並加劇通膨
川普政府加徵關稅的前景,無疑為美國經濟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雖然川普的經濟顧問認為,加徵的關稅最終將由被徵稅的國家支付,但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關稅主要由進口商承擔,最終還是會以更高的價格轉嫁給美國的消費者和企業,進一步加劇通膨壓力。
消費者行為的矛盾:減少大宗消費,提前購買家電?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調查顯示,消費者購買房屋和汽車的意願有所下降。然而,令人有些意外的是,由於對未來感到焦慮,受訪者購買家電等大件商品的意願卻有所增加。這可能反映了人們希望在關稅生效導致價格上漲之前完成購買。
通膨壓力仍在,聯準會目標仍未達成
儘管通膨率已從疫情期間的高點回落,但仍然高於聯準會設定的 2% 目標。這些居高不下的價格,再加上對許多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都對美國消費者的信心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對台灣投資人的啟示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其消費者信心的變化往往對全球經濟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美國消費者信心的持續惡化以及經濟衰退預期的升溫,可能會對台灣的出口、金融市場等方面產生連鎖反應。台灣的投資人應密切關注美國的經濟動態,並審慎評估其對自身投資組合可能造成的影響。
總結:美國經濟前景蒙上陰影
總體而言,美國 3 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的進一步惡化,以及預期指數跌至 12 年低點,都為美國經濟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通膨壓力、關稅政策以及經濟不確定性等多重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美國民眾對經濟前景感到憂慮。投資人應密切關注相關經濟數據和政策動向,以便及時調整投資策略,應對可能的市場變化。
**聲明:** 本文僅為資訊整理與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應自行判斷並承擔相關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