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懂期貨合約這麼重要?
在投入期貨市場之前,就像我們要買房子前會仔細研究房屋合約一樣,了解期貨合約的內容至關重要。一份期貨合約就像是買賣雙方之間的協議書,清楚載明了交易的標的、數量、價格、時間等重要資訊。唯有看懂這些細節,我們才能在交易時做出明智的判斷,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和誤解。
雖然所有的期貨合約都是標準化的,但不同種類的期貨,即使是相同的合約項目,也可能有不同的解釋和意義。因此,花時間了解你想要交易的期貨合約,絕對是進入期貨市場的第一步,也是保護自己權益的重要措施。
什麼是期貨合約?一紙具有法律效力的標準化契約
期貨合約,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在交易所公開交易的遠期買賣合約。它是一種「定型化契約」,意思是指合約的內容,像是商品的品質、數量等等,都有統一的標準規格。
透過期貨交易,買賣雙方有權利也有義務,在未來指定的時間,以事先約定的價格,交付特定數量和品質的商品,並支付相應的金額。
你可以把期貨想像成是一張具有法律效力的「標準化合約」,它規範了交易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確保雙方都會履行合約內容。這份合約中會清楚規定買賣的商品是什麼、商品的類型和品質、交易的數量、交易的價格,以及合約何時到期等等。
所有關於期貨合約條款的詳細內容,都會寫在「期貨合約規格(Futures Contract Specification)」這份文件中。這份規格通常會由發行該期貨商品的交易所發布在其官方網站上。
當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出現任何爭議時,也是根據這份期貨合約的條款來釐清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因為當投資人建立倉位的那一刻起,就被視為已經同意並接受了這些條款。
期貨合約的重點項目:投資人一定要搞懂!
期貨合約中包含許多項目,但對於投資人來說,有幾個重點是絕對需要清楚了解的,以下列出主要的項目:
- 期貨名稱 (Product Name)
- 交易所
- 產品代號 (Product Code)
- 合約規格 / 合約單位 (Contract Unit)
- 報價方式 (Price Quotation) / 最小跳動價格 (Minimum Price Fluctuation)
- 合約規模 / 一口合約價值
- 保證金 (Margin)
- 交易時間 (Trading Hours)
- 最後交易日 (Termination of Trading) / 到期時間
- 結算方式 (Settlement Method)
在這些項目中,期貨名稱、合約規格 / 合約單位、報價方式、最小跳動價格、合約規模 / 一口合約價值、保證金,以及最後交易日 / 到期時間,是投資人尤其需要清楚了解的重點。接下來,我們將逐步介紹這些重要項目的含意:
1. 期貨名稱 (Product Name):連結的標的資產
期貨名稱直接告訴我們這份期貨合約所連結的商品是什麼,通常會有中文和英文兩種名稱。
透過期貨名稱,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理解這檔期貨合約的標的物。例如,當我們聽到「黃豆期貨」,就知道它連結的商品是黃豆。
不過要留意的是,國內對於海外期貨常常會有中文翻譯或俗稱,這些名稱可能和英文原名對不太上,導致投資人產生誤會。
2. 交易所:在哪裡交易這份期貨合約
「交易所」指的是推出這檔期貨商品的交易場所。雖然世界各國大多設有期貨交易所,但從全球來看,交易量還是集中在少數幾個主要的期貨交易所。
無論你是透過國內還是海外的期貨商,都可以進行期貨交易。由於期貨商品是由交易所發行的,選擇在全球交易量大的交易所推出的期貨商品,通常會有較多的商品種類和更具彈性的合約規格,同一種商品也常有不同規模的合約可供選擇。
因此,在選擇期貨商品之前,了解該商品是由哪個期貨交易所發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3. 產品代號 (Product Code):交易所的專屬身份證
「產品代號」是交易所為每一種期貨商品編制的獨特號碼。在同一個交易所內,這個代號是唯一的,可以用來精確地辨識該交易所內的特定期貨商品。
需要注意的是,產品代號是由交易所編制的,所以只有在同一個交易所內才具有唯一性。不同的交易所之間,相同的產品代號可能代表不同的期貨商品。
4. 合約規格 / 合約單位 (Contract Unit):一口合約代表多少商品
合約規格,又稱為合約單位,表示一份合約裡面包含了多少數量的標的商品。針對不同類型的商品,會有不同的計量方式。
傳統上,期貨合約是一種「打包交易」,而合約規格 / 合約單位就是用來表示一口期貨合約裡面包含了多少數量的商品。
例如,小麥不可能一顆一顆地買賣,所以會打包成一口合約 5,200 蒲式耳(約 14,000 公斤)來交易;原油也不可能一滴一滴地買賣,通常會以桶為單位,但一口一口地買賣量又太小,所以會打包成一口合約 1,000 桶來交易;黃金則可能打包成一口合約 100 金衡盎司出售。
由於期貨商品的種類繁多,每種商品的計量單位都不盡相同。
傳統上,連結有形商品的期貨(如小麥、石油、活牛等),其計量單位比較直觀,像是蒲式耳、磅、桶等,都屬於容量、體積、重量或數量的單位;而金融類的商品,例如一口債券期貨可能代表 10 萬美元面額的特定到期日債券的價值,一口日圓匯率期貨可能代表 1,250 萬日圓的美元價值。至於無形商品的期貨,例如連結指數的指數期貨,通常會使用「金額 / 每點指數」作為計量單位。
5. 報價方式 (Price Quotation) / 最小跳動價格 (Minimum Price Fluctuation):價格的表示方式與最小變動單位
報價方式表示期貨商品的計價方式,單位通常是「金額 / 每單位連結商品」。在這裡,我們需要特別注意「幣別單位」、「商品單位」以及「最小跳動價格」在不同類型期貨之間的差異。
- 幣別單位: 指的是計價所使用的貨幣種類和最小單位。例如,可能是美元或歐元,最小單位可能是美元(dollars)或美分(cents,1 美分 = 0.01 美元,或者 1 美元 = 100 美分)。
- 商品單位: 指的是報價所對應的商品單位。例如,可能是桶(barrel)或蒲式耳(bushel)。
- 最小跳動價格: 指的是單位報價的最低波動幅度,也稱為一個「tick」。例如,0.01 表示每次價格上漲或下跌的最小變動單位是 0.01。
6. 合約規模 / 一口合約價值:這張合約的總價值
合約規模,又稱為「一口合約價值」,指的是這張期貨合約交易的總價值。它的計算方式是「合約規格 × 單位報價」。
一口合約價值會隨著市場報價的起伏而變動,它也會直接影響投資人參與交易需要準備的保證金資金規模以及所使用的槓桿大小。
簡單來說,一口合約價值的計算方式就是「合約規格與單位報價的乘積」。但是連結不同類型商品的期貨,彼此之間在計算上仍然可能存在差異,需要仔細查看合約規格的說明。
7. 保證金 (Margin):交易的入場券與槓桿比例
保證金表示交易這項期貨商品至少需要準備多少資金。同時,它也間接決定了你可以使用的最高槓桿比例。
期貨交易是採用保證金交易的方式進行的,所以投資人不需要準備全額的資金就可以開始交易。然而,保證金交易最大的風險在於,當價格走勢與預期方向大幅相反時,可能會發生保證金不足的情況,進而導致被追繳保證金,甚至強制平倉(斷頭)。因此,了解不同期貨商品的保證金要求,並維持足夠的保證金水位,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更詳細的保證金說明,可以參考我們之前關於保證金交易的文章。)
8. 交易時間 (Trading Hours):掌握市場開盤時機
「交易時間」指的是期貨在交易所開放交易的時間。如果你交易的是海外期貨,就需要特別注意時差的轉換,以及夏令時間和冬令時間的差異。
如果交易的是台灣的期貨,開盤時間通常就與交易所公告的時間相同。但如果交易的是海外期貨,由於海外交易所公告的時間大多是美國東部時間,所以需要進行時差轉換。此外,還要注意日光節約時間(夏令時間)的差異,在冬令時間和夏令時間,美股等市場的開盤和收盤時間都會有所調整,有時會相差一個小時。
9. 最後交易日 (Termination of Trading) / 到期時間:合約的終止日
最後交易日,也稱為到期時間,表示這份期貨合約可以進行交易的最後一天。如果在最後交易日之後仍然沒有進行反向平倉,那麼合約就會進入結算程序。
不同的期貨合約,其最後交易日的規則也不盡相同,投資人務必仔細查閱相關規定。
持有合約超過最後交易日的期限,通常會進入履約結算階段,也就是買方需要支付款項,賣方需要交付商品。但如果其中一方不履行合約,就可能面臨法律責任和賠償。不過,一般在期貨證券商買賣的期貨,大多數都是現金結算,不會真的讓投資人去交割實際的商品。
有些交易商規定,在最後交易日前的幾個交易日,就會根據投資人的損益金額強制進行反向平倉,而不會讓你持有到結算日,因此一般投資人不需要太過擔心實物交割的問題。
在期貨交易所的官方網站上,通常也可以查詢到各個期貨合約的最後交易時間(Last Trade)。但投資人在交易期貨時,仍然需要了解自己使用的期貨商的買賣規則(可以詢問你的營業員或客服人員)。
10. 結算方式 (Settlement Method):實物交割還是現金結算?
期貨的結算方式主要分為兩種:實物交割和現金結算。實物交割指的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現金結算則是計算合約的損益後,有獲利就收取款項,有虧損就支付款項,合約就此結束,不再涉及實際商品的交易。
「實物交割」(Physical Delivery)的意思就是買賣雙方在合約到期時,需要按照合約規定交付實實在在的商品。而「現金結算」(Cash Delivery / Cash Settlement)的意思則是,在合約到期時,不需要真的去搬運商品,而是根據當時的市場價格和合約價格計算出損益,然後透過現金的方式進行結算,合約也就結束了。
如果投資人的目的只是透過期貨進行價格波動的套利等操作,更需要了解合約的結算方式,並在合約最後交易日前平倉,以免被強制進行實物交割;或者可以考慮操作可現金結算的小型(E-mini)或微型(Micro)期貨合約。
期貨合約資訊怎麼查?善用交易所官方網站
想要查詢特定期貨合約的詳細資訊,最直接且可靠的方法就是前往發行該期貨商品的交易所官方網站。幾乎所有的期貨交易所都會在其網站上提供完整的期貨合約規格供投資人查詢。
以下是一些台灣和國際知名的期貨交易所及其官方網站,你可以從這些網站上找到你需要的期貨合約資訊:
- 台灣期貨交易所 (TAIFEX): www.taifex.com.tw (在網站上搜尋「合約規格」或你想查詢的期貨商品名稱)
-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 (CME Group): www.cmegroup.com (可以透過商品名稱或代號進行搜尋)
- 洲際交易所 (ICE): www.theice.com
- 香港交易所 (HKEX): www.hkex.com.hk
- 新加坡交易所 (SGX): www.sgx.com
在這些交易所的網站上,你通常可以找到關於期貨商品的詳細介紹、合約規格、保證金要求、交易時間、最後交易日、結算方式等所有你需要了解的資訊。
範例解析:台灣加權指數期貨(TX)
讓我們以台灣期貨交易所的台灣加權指數期貨(通常簡稱為台指期,產品代號:TX)為例,看看它的主要合約規格:
項目 | 規格 |
---|---|
期貨名稱 | 台灣加權指數期貨 (Taiwan Stock Exchange Capitalization Weighted Stock Index Futures) |
交易所 | 台灣期貨交易所 (TAIFEX) |
產品代號 | TX |
合約規格 / 合約單位 | 每一點指數代表新台幣 200 元 |
報價方式 | 點 |
最小跳動價格 | 0.5 點 (每一跳動價值新台幣 100 元) |
原始保證金 (範例) | 約 新台幣 120,000 元 (此金額可能隨市場波動調整,請以交易所最新公告為準) |
最後交易日 | 各月份合約到期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 |
結算方式 | 現金結算 |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交易一口台指期,其合約規格是每一點指數代表新台幣 200 元。假設目前的指數是 11600 點,那麼一口合約的價值就是 11600 * 200 = 新台幣 2,320,000 元。而交易這樣一口合約,你只需要準備約新台幣 12 萬元的原始保證金(實際金額會因市場狀況調整)。
範例解析:輕質原油期貨(CL)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美國芝商所集團(CME Group)的輕質原油期貨(Light Sweet Crude Oil Futures,產品代號:CL)的重點合約規格:
項目 | 規格 |
---|---|
期貨名稱 | Light Sweet Crude Oil Futures |
交易所 | 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CME) |
產品代號 | CL |
合約規格 / 合約單位 | 1,000 桶 (Barrels) |
報價方式 | 美元 / 桶 (USD per barrel) |
最小跳動價格 | 0.01 美元 / 桶 (每一跳動價值 10 美元) |
原始保證金 (範例) | 約 5,500 美元 (此金額可能隨市場波動調整,請以交易所最新公告為準) |
最後交易日 | 合約到期月份的前一個月的倒數第三個營業日 |
結算方式 | 可實物交割或現金結算 |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一口輕質原油期貨的合約規格是 1,000 桶。假設目前的油價是每桶 85 美元,那麼一口合約的價值就是 1000 * 85 = 85,000 美元。而交易這樣一口合約,你只需要準備約 5,500 美元的原始保證金(實際金額同樣會因市場狀況調整)。
了解合約規格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
透過以上的介紹和範例,相信你對期貨合約的重點項目已經有更清楚的認識。在進行任何期貨交易之前,務必花時間仔細閱讀並理解你想要交易的期貨合約規格。了解合約規格不僅能幫助你更清楚地掌握交易的標的和規則,更是有效進行風險管理的第一步,讓你能在期貨市場中更加得心應手!
**聲明:** 本文僅為期貨合約入門知識的介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