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財務槓桿?借力使力,但也要小心反作用力!
財務槓桿(英文:financial leverage)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借錢來增加你的潛在報酬。你可以想像成是使用一根槓桿,用較小的力氣去撬動較重的物體。在財務上,這個「較小的力氣」就是你自己的資金,「較重的物體」就是你想要投資或使用的資產。
然而,槓桿也是一把雙面刃。當你的投資方向正確時,它能幫助你放大獲利;但如果方向錯誤,損失也會以相同的比例放大。甚至有時候,損失可能會超出你的承受能力,影響到你的借款償還能力,反而造成更大的財務困境。
從個人買房、投資股票,到公司經營擴張,都可以運用到財務槓桿。它是一種增加投資報酬潛力與風險的策略,使用前務必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財務狀況。
槓桿倍數怎麼算?一分鐘搞懂你的槓桿程度
想要知道你使用了多少財務槓桿嗎?可以使用這個簡單的公式來計算槓桿倍數:
槓桿倍數(倍)= 交易總價值 ÷ 自有資金
讓我們以台灣股市常見的股票融資為例。假設你手上有新台幣 120 萬元的現金,如果沒有使用槓桿,你最多只能買到市值 120 萬元的股票。但如果你選擇使用股票融資(向券商借錢來買股票),情況就會有所不同。
假設你想要買入市值新台幣 300 萬元的某檔熱門股票,而券商提供的融資成數是 6 成,這表示你需要自備 4 成的資金,也就是 300 萬元 × 40% = 新台幣 120 萬元,剩下的 6 成資金,相當於 300 萬元 × 60% = 新台幣 180 萬元,可以向券商借款。
現在,我們將這些數字套入槓桿倍數的計算公式:
300 萬元(交易總價值)÷ 120 萬元(自有資金)= 2.5(倍)
這表示你的財務槓桿比率是 2.5 倍。你只準備了新台幣 120 萬元,卻可以操作價值新台幣 300 萬元的股票。這就是槓桿的魔力!
四種常見的財務槓桿類型:你屬於哪一種?
財務槓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企業經營中都非常常見,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 公司財務槓桿:企業擴張的加速器
公司企業常常會利用財務槓桿來進行研發、購買設備、擴大廠房,從而擴大經營業務。公司的財務槓桿策略,主要是透過借錢來提高股東的投資報酬率。常見的方式包括發行公司債、向銀行貸款等等。這樣一來,企業就不需要透過發行新股或出售資產來犧牲公司的所有權或未來的盈餘潛力。
如果你仔細觀察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或多或少擁有負債,這就是使用財務槓桿的證明。當然,槓桿比率的高低並沒有絕對的好壞標準,它通常會根據不同的產業類型和經營模式而有所差異。
企業使用財務槓桿並非全然是壞事,它有以下幾個優點:
- 減少自有資金壓力: 許多大型的投資項目,例如機具設備、廠房建設、研發投入等,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回收成本。透過財務槓桿,企業可以減輕自有資金的壓力,將有限的資金運用在更靈活的地方。這對於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企業尤其重要。
- 加速企業擴張: 財務槓桿可以讓企業更快速地擴張其業務版圖,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強競爭力,並實現規模經濟的成本優勢。
- 享有稅賦優勢: 企業在購買資產以及支付利息方面的支出,通常可以作為盈虧互抵的項目,從而減少企業的稅務支出。
那麼,公司財務槓桿高,到底是好還是壞呢?許多投資人在評估一間企業是否值得投資時,也會將公司的財務槓桿納入考量。
公司債務與股東權益之間的關係,可以用「負債權益比」來衡量。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公司借來的錢和自有資本的比例,這個比例越高,就代表公司使用了較高的財務槓桿,資金來源大部分是依靠借款。因此,這類公司的資金周轉能力要求會更高。一方面,高槓桿可能代表公司在經營上非常有效率,善於利用外部資金;但另一方面,對於投資人來說,風險也可能會相對較高。
不過,由於不同產業的經營特性差異很大,負債權益比並沒有絕對的高低標準。在判斷時,最好是將同一產業內的不同公司進行比較,這樣才能更準確地評估其財務槓桿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產業因為其特殊的經營模式,即使使用較高的槓桿,風險也可能相對較小。「先收後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像超市、大型賣場、金融支付產業等,它們通常可以先收到消費者的現金,之後再支付供應商的貨款。因此,它們的帳上經常會有大量的現金流可以運用。對於這類企業來說,只要能夠持續盈利,即使負債較高,也很難因為高額的利息支出而陷入缺乏現金的困境。
2. 個人財務槓桿:生活中的借力使力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也常常會使用到財務槓桿。只要是借錢來進行超出目前當下承受能力的支出,都可以視為一種槓桿行為。
我們生活中最常見,也是金額通常最大的槓桿,莫過於房屋貸款(房貸)。有些人買房是為了自住,有些人則是為了投資。房貸的還款年限通常比較長,這代表你先預支了未來的現金流來償還債務。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個人借貸類型,它們都屬於個人財務槓桿的範疇:
- 學貸: 透過借錢來支付學費,這是一種用債務來投資未來的行為。當你完成學位後,通常會提高你的收入潛力,較高的薪水可以讓你負擔當初的貸款債務,這就是一種金融槓桿。
- 房貸: 買房子辦理房貸,就是使用槓桿來購買房產。當你償還了越來越多的貸款,就會增加你對這間房子的所有權,或者當房屋增值時,這就是你對房地產投資所獲得的報酬。
- 汽車貸款: 相較於房地產,汽車是一種會隨著時間流逝而失去價值的折舊資產。一般人買車通常是為了作為交通工具,而不是為了賺取投資報酬率。因此,汽車貸款是一種更需要謹慎使用的金融槓桿。
在使用財務槓桿進行消費之前,務必先確認自己是否有能力償還債務。如果無法按時還款,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例如損害你的個人信用、導致抵押品被銀行收回等等。因此,在使用前務必仔細思考並評估風險。
3. 個人投資槓桿:放大投資報酬的雙面刃
個人的投資槓桿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借錢來投資(例如:申請個人信用貸款來購買投資商品、使用股票融資),另一種是投資本身就帶有槓桿效果的金融商品(例如:槓桿ETF、權證、選擇權、期貨、衍生性金融商品、保證金交易)。
這些都是利用槓桿來進行投資的策略,使用時必須格外謹慎小心。雖然有機會放大獲利,但也很有可能會擴大損失。
以下是一些最常見的投資槓桿方式:
- 股票融資交易: 融資是股票信用交易的一種方式。如果你想買股票但資金不足,可以向券商借錢來購買,這就稱為融資。它可以讓你用較少的自有資金來持有更多價值的股票。但既然是借款,就需要支付額外的利息。這種方式可能會放大你的獲利,同時也會放大你的虧損。(想了解更多關於股票融資的資訊,可以參考我們之前關於融資交易的文章。)
- 保證金交易: 保證金交易是透過借錢來購買金融資產,通常在券商或交易商提供的保證金帳戶中進行。它可以讓你用槓桿的方式,以較少的自有資金進行更大規模的投資。操作方式是將你購買的證券和帳戶中的任何現金作為貸款的抵押品,而券商會向你收取利息。許多衍生性商品的交易機制都屬於保證金交易,包括期貨、選擇權、外匯保證金、差價合約(CFD)等等。(關於保證金交易的詳細說明,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不同類型的商品,其財務槓桿的規模差異很大。例如,期貨和選擇權的槓桿可能達到 10 到 20 倍,而外匯保證金和差價合約甚至可能達到 50 到 100 倍以上。使用時務必注意風險,因為保證金交易可能會放大獲利,但也可能放大損失。如果你的投資表現不佳,所購買的金融商品價值可能下降,但你仍然需要償還你的保證金債務加上利息,甚至可能被要求追加保證金。
- 槓桿ETF / 反向型 ETF: 傳統 ETF 的目標是追蹤指數的績效,而槓桿型和反向型 ETF 的目標則是追求指數單日報酬的倍數(例如 2 倍、-1 倍)。也就是說,如果某個指數在某一天上漲 1%,你可能會獲得 2% 或 3% 的報酬(或是 -1% 的虧損)。不過,像 S&P 500 這樣的指數,其單日波動通常不會超過 1%,因此一般情況下不會遇到過大的獲利或損失。另外,槓桿型和反向型 ETF 通常不會有追加保證金或損失超過你的投資本金的問題,相較於其他槓桿投資,風險可能較低。但它仍然屬於投機性的短期策略,大多數人持有這類 ETF 的時間很短,因為其費用率往往比傳統 ETF 高出許多。由於這類 ETF 本身背後就是交易期貨,考慮到費用上的考量,如果真的想使用這類槓桿,直接使用期貨可能更有效率。
4. 專業人士運用的財務槓桿:更複雜的金融工具
像是專業的投資人、交易商、機構法人等,他們通常比個人投資人擁有更高的槓桿倍數,並且會使用許多一般投資人不大容易接觸到的金融工具,包括總收益互換(Total return swap,簡稱 TRS)、信用違約互換交易(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 CDS)等等。這些工具的運作機制通常比較複雜,風險也相對較高,一般不建議新手投資人輕易嘗試。
財務槓桿的優點與缺點:利弊分析
財務槓桿是一種可以提高報酬潛力,但同時也會放大虧損的工具。在使用時,我們必須充分了解它的特性、優點和缺點。如果不當使用,槓桿投資可能會成為一種致命的傷害,甚至可能導致公司倒閉、個人破產。因此,在投資上,我們通常不建議投資新手輕易使用過高的槓桿。
財務槓桿的優點:
- 擴大控制的資產規模: 財務槓桿可以讓個人或公司擴大當下能夠控制的資產規模,也就是用較少的資金進行較大金額的投資。藉此投入在一些良好的投資機會上,擴大個人或企業的成果。
- 跨越時間,提早消費或擁有資產: 對企業來說,提早擁有生產所需的資產,在競爭和成長方面都是與時間賽跑。對個人而言,如果沒有房貸、車貸這類貸款,許多人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擁有房屋或汽車的目標。
財務槓桿的缺點:
- 風險被放大: 槓桿能夠放大獲利,同時也會放大損失。如果使用的槓桿超過自己能夠承受的金額,很容易因為市場的短期波動而導致爆倉、倒閉甚至破產。
- 利息與本金的現金流支出: 大部分使用槓桿的方式都需要定期償還利息,有些甚至需要償還本金和利息。如果沒有穩定的現金流收入來支持這些支出,過高的槓桿可能會帶來相當大的財務風險。
給台灣投資人的提醒:謹慎使用財務槓桿
在台灣,財務槓桿的應用非常廣泛,從房地產投資到股票、期貨、選擇權等金融商品的交易,都可以看到槓桿的身影。然而,台灣的投資人應該特別注意,槓桿是一項強大的工具,但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對個人財務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使用財務槓桿之前,務必 thoroughly 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投資標的的了解程度。切記,不要為了追求高報酬而過度擴大槓桿,穩健的財務規劃才是長久之道。
**聲明:** 本文僅為財務槓桿相關知識的介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