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期貨?一分鐘快速了解核心概念
期貨,英文叫做 Futures,顧名思義就是「未來的合約」。想像一下,這就像是你跟別人預訂了一件未來的商品,雙方事先約定好在未來的某個時間,以某個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商品。這個「合約」就是期貨。
在期貨合約中,所有重要的細節都會事先敲定,包括交易的日期、商品的數量等等。而這個合約的價格,也會根據當前的市場價格,加上對未來價格的預期來決定。
💡 舉個栗子:玉米農夫與食品加工廠的故事
假設現在是8月,一位種植玉米的農夫,很擔心到了11月收成時,如果玉米大豐收,市場上的玉米價格可能會大幅下跌,影響他的收入。
同時,一家生產玉米脆片的食品加工廠,也很擔心未來幾個月玉米的價格波動太大,會影響他們的生產成本。
這時候,農夫和食品加工廠就可以簽訂一份「期貨合約」:約定在今年11月底(三個月後),食品加工廠將以每公斤新台幣85元的價格,向農夫購買5000公斤的玉米。
在這個合約中,食品加工廠是買方,農夫是賣方。雙方都同意在約定的時間履行合約,也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 期貨的起源:從農產品交易到金融市場的基石
期貨的概念最早確實是起源於農產品的交易市場。農民和買家為了規避未來價格波動的風險,就開始使用這種預先約定交易的方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期貨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定型化契約」,也就是說,合約的規格變得非常固定,例如玉米的品質、一個合約單位的數量都有明確的規定,這樣就大大方便了交易。
1848年,美國成立了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這被認為是現代期貨交易方式正式成型的標誌。
🤝 期貨是如何交易的?了解幕後的三個重要角色
想要參與期貨交易,主要會接觸到以下三個重要的角色:
- 投資人 (Investor):就是像您我一樣,想要透過買賣期貨來獲取利潤的一般人。
- 期貨經紀商 (Broker):他們就像是投資人和期貨交易所之間的橋樑,提供交易平台和相關服務,協助投資人下單買賣期貨。
- 期貨交易所 (Exchange):這是發行期貨合約、制定交易規則的單位(台灣的代表是台灣期貨交易所,簡稱期交所;國外知名的有CME Group,簡稱芝商所)。期貨交易所也提供一個集中的交易市場,讓買賣雙方可以進行交易撮合。
期貨交易的大致流程是這樣的:投資人透過期貨經紀商下達交易指令(也就是下單),期貨經紀商再將這些指令傳送到期貨交易所進行撮合。
以上就是期貨最基礎的概念。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實務上的期貨交易。
📊 期貨有哪些種類?涵蓋多元資產類別
幾乎任何可以被買賣的商品,都可以有相應的期貨合約。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期貨商品類型:
期貨類型 | 包含的商品 |
---|---|
商品類 | 能源期貨 (輕原油、天然氣)、貴金屬期貨 (黃金、白銀、白金)、農產品期貨 (黃豆、玉米、小麥) |
股票指數類 | 台灣 (例如 台指期/金融指數期貨/電子指數期貨) 海外 (例如 迷你S&P500指數期貨/迷你納斯達克100期貨/小道瓊指數期貨) |
股票類 | 台積電股票期貨/APPL股票期貨 |
外匯類 | EURUSD (歐元對美元)/NZDUSD/日圓期貨 |
利率類 | 10年期美國公債期貨、10年期殖利率期貨 |
其他類 | 虛擬貨幣期貨、天氣期貨 |
不同的期貨交易所交易不同類別的商品。例如,與台灣股市相關的期貨是在台灣期貨交易所交易,您可以透過台灣的期貨經紀商進行買賣。而商品類期貨(如玉米、黃豆等)則是在商品類的交易所交易,您可以透過一些期貨商或差價合約交易商進行買賣。
🧐 期貨合約怎麼看?新手入門必知的基本知識
既然期貨是一種未來的合約,那麼實際的合約長什麼樣子呢?以下將介紹新手在認識期貨合約時,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
📑 深入了解期貨合約的細節
更完整的期貨合約介紹,您可以閱讀這篇文章:期貨合約怎麼看?新手必學的合約規格、保證金、結算日全攻略!
💰 期貨的報價單位與最小價格波動
期貨的交易單位通常稱為「口」(英文:LOT)。一口就代表一份期貨合約的總價值,計算方式是:一口 = 單位報價 × 合約總數量。
不同的期貨合約,其單位報價也會有所不同。
我們先來看單位。例如,黃金期貨是以盎司(ounces)為單位,原油期貨是以桶(barrels)為單位,而玉米期貨則是蒲式耳(bushels)。
再來看報價。例如,黃金期貨的報價是以每盎司多少美元來計算,而它的最小跳動單位可能是0.1美元/盎司,這就表示每盎司的價格變動最小是0.1美元。
以在芝商所(CME)交易的黃金期貨(代號GC)為例,假設一口合約的規格是100盎司,最小報價單位是0.1美元/盎司。那麼,我們可以計算出,一個黃金期貨合約的最小價格波動是:100盎司 × 0.1美元/盎司 = 10美元。
舉例來說,假設當下黃金期貨的報價是1750.5美元,如果下一秒價格跳動到1750.6美元(最小跳動單位是0.1美元),您就可以知道,您手中的一口合約價值已經上升了10美元。
原因是一口合約代表100盎司的黃金:
10美元 = 100盎司 × 黃金價格上升 0.1美元/盎司
📈 期貨的當下報價與合約總價值
期貨的價格是隨時都在變動的。以上述的1750.5美元為例,這就是撰寫文章當下的報價。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報價來計算合約的總價值。
黃金期貨合約的報價單位是美元/盎司,以1750.5美元來說,意思就是每盎司的價格是1750.5美元。
由於一口合約總共是100盎司,
所以一口黃金期貨合約的總價值 = 1750.5美元/盎司 × 100盎司 = 175,050美元(約新台幣525萬元,以當時匯率計算)。
🇹🇼 台灣的期貨合約怎麼看?以小型台指期為例
了解了國外的期貨合約,我們再來看看台灣的期貨合約。
以小型台股期貨合約(代號MTX)為例,在台灣期貨交易所(簡稱期交所)的「契約價值」可以看到是新台幣50元。假設目前的指數是17250點,
所以一口小型台股期貨合約 = 17250點 × 每點價值新台幣50元 = 新台幣862,500元。
🛡️ 期貨的保證金:交易前必須了解的重要概念
在了解期貨交易的費用之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金額項目您必須了解,那就是「保證金」。
期貨是一種未來的合約,因此在到期時,必須以「當時約定的價格」進行買入或賣出。這就意味著,在買賣雙方之間,一定會有一方賺錢,另一方虧錢。為了確保雙方在到期時都能履行合約,不會因為虧損就拒絕認帳,所以雙方都需要先拿出一筆保證金(有點像是訂金的概念)。
保證金通常不會是合約商品總價值的全部,而是一個比例。這個比例會根據價格的波動性來決定,並且會交給第三方公正人保管。
回到我們一開始玉米農夫和食品加工廠的例子。假設這份價值新台幣425,000元的玉米期貨合約,農夫和食品加工廠預期三個月後價格波動最多可能會在4萬元左右。那麼,雙方可能只需要先拿出4萬元作為保證金。這樣一來,即使到時候虧損的一方想要不認帳,也還有這筆保證金可以賠償另一方。
但是,萬一價格波動超出預期,例如漲跌幅度超過了原先預估的4萬元,保證金可能就不夠賠償了。這時候,期貨商就會要求交易人增加保證金,這就是所謂的「追繳保證金」(Margin Call)。
您可以在台灣外的期貨交易所網站上查詢到各期貨商品的保證金。與投資人比較相關的是原始保證金和維持保證金:
- 原始保證金:您的帳戶裡至少需要有的金額,否則無法下新的買賣單(這在台灣比較常見)。
- 維持保證金:當您帳戶裡已經持有期貨部位,如果帳戶裡的金額少於維持保證金的金額,您就會收到期貨商的通知,要求補繳保證金。
以國外芝商所(CME)的黃金期貨為例,在MARGIN的MAINTENANCE欄位中,您可以看到維持保證金可能是4,800美元。
在台灣,您可以在期交所的網站上查詢到相關資訊。以下以股價指數類的保證金為例:
以台股期貨為例,假設今天想要下單一口台股期貨,那麼他的帳戶裡至少需要有新台幣180,000元(原始保證金),否則就無法下單。
如果的帳戶裡已經有台股期貨的部位,但是帳戶裡的資金低於新台幣135,000元(維持保證金),那麼期貨商就會打電話通知他需要補錢進去,也就是追繳保證金。
⚠️ 為什麼了解期貨保證金如此重要?
了解期貨保證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您在交易時的槓桿大小,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會因為保證金不足而導致被迫中止交易,無法繼續您的投資策略。
舉例來說,交易台股期貨,原始保證金是新台幣180,000元,但實際上台股期貨的合約總價值可能是新台幣3,450,000元(以撰文當下指數17250點計算)。如果您帳戶裡只放了最低的原始保證金,您就等於在交易大約19.17倍槓桿的期貨。
在您買進期貨之後,保證金的金額會隨著合約價值的漲跌而變動。我們繼續以台股期貨為例,來看兩種可能發生的狀況:
- 狀況一:價格一路下跌,當您的帳戶餘額低於維持保證金時,您就會收到期貨商的追繳通知,需要將資金補足到原始保證金的水平。如果您沒有在規定的期限內(通常是隔天的中午12:00前)補足資金,您可能會面臨斷頭的風險。更嚴重的是,如果在您還沒補繳保證金之前,價格繼續下跌到原始保證金的25%,您的部位可能會被強制平倉(也就是被強迫賣出)。
- 狀況二:如果市場發生劇烈的跳空下跌,價格在短時間內就直接跌到原始保證金的25%,這時候您可能連補繳保證金的機會都沒有,就會直接被強制斷頭。
但是,如果您在帳戶中不是只放最低的原始保證金,而是放了例如新台幣350萬元,幾乎等於一口合約的價值,這樣就幾乎沒有使用槓桿,也完全不需要擔心斷頭的問題。
所謂斷頭,指的是您的交易部位會被強制平倉,被迫停損。即使未來價格上漲或下跌到您原本預期的價位,您也無法獲得這些利潤,只能承受虧損。
📚 想更深入了解保證金交易?
您可以閱讀這篇文章:輕鬆搞懂期貨交易:新手入門必看的保證金與槓桿全攻略!
💰 期貨交易費用有哪些?詳細解析
了解了保證金之後,我們來看看期貨交易會產生哪些費用:
🌎 海外期貨經紀商的交易費用
以美國IB(Interactive Brokers)、美國市場為例,可能會產生以下幾種費用,這些費用會根據您交易的期貨商品種類、標的、以及選擇的收費方式而有所不同:
- 交易手續費(Commission):約0.15美元~0.90美元
- 交易所費用(Exchange Fees):約0.6美元~1.6美元
- 監管費用(Regulatory Fees):約0.03美元
- 隔夜頭寸費用(Overnight Financing):約0.03%~0.12%(此為範例,實際費用依各券商規定)
📖 想了解更詳細的IB盈透證券期貨下單教學?
您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進階投資必學!2025年IB盈透證券期貨交易實戰教學:中文介面、全球市場,新手也能輕鬆上手!
🇹🇼 台灣期貨經紀商的交易費用
在台灣進行期貨交易,除了前面提到的保證金之外,主要有兩種費用:手續費和交易稅:
- 買進期貨:需要支付期貨契約保證金、手續費、交易稅。
- 賣出期貨:需要支付手續費、交易稅。
手續費沒有統一的規定(但有一定的合理範圍),會根據您與期貨商之間的協議而有所不同。
交易稅則會根據期貨契約的金額和商品類別而有不同的稅率,這是政府規定的,沒有折扣。
💰 手續費(買進、賣出時都要收取)
投資人需要支付手續費給期貨經紀商。在台灣,期貨交易的手續費是買進收取一次,賣出也收取一次,由期貨商收取。
但是,手續費並沒有公定的價格,不同的期貨商提供的費用不同,不同商品的期貨手續費也不一樣。
以下是台灣較常見的期貨商品手續費行情供您參考:
商品 | 手續費 (單次) |
---|---|
台指期 | 約新台幣 55~65 元 |
小型台指期 | 約新台幣 30~40 元 |
選擇權 | 約新台幣 20~30 元 |
海外期貨 | 約 5~9 美元 |
*以上價格為行情整理,實際期貨手續費仍以當次交易為主,建議詢問您的營業員。
期貨的手續費與股票不同,股票是以交易金額的一定比例(例如0.1425%)來計算,但期貨無論交易金額多少,都是收取固定的費用。
以台指期(台灣加權指數期貨)來說,無論您交易的金額是多少,一次就是收取大約新台幣55~65元,買進和賣出都需要支付(如果您交易量很大,或許可以和期貨商談到更低的手續費)。
基本上手續費都有一個合理的範圍。如果您不是交易量很大的客戶,可能很難拿到最低價,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都可以接受。如果您的交易量不大,其實也省不了太多錢,畢竟一分錢一分服務。
但如果您的期貨手續費超出了合理的範圍,砍價時不必客氣,因為他多賺的每一分錢,都是您可能少賺的利潤。如果您之前開戶的手續費太高,也可以考慮換一家期貨商開戶,並提供之前的對帳單給他們看,要求更低的手續費,通常他們都會願意提供。
最低價通常不一定,會因人而異,但如果超過了最高價,那可能就高於市場行情了。
💸 交易稅(買賣都要收取)
台灣期貨交易的交易稅也是買進收取一次,賣出也收取一次,由期貨經紀商代為收取,最終是繳給財政部的。
交易稅的計算方式是:期貨合約的總金額 × 期貨商品的交易稅率,然後再四捨五入。
不同的期貨商品,其交易稅率也會有所不同,例如:
商品 | 交易稅率 |
---|---|
台指期 | 0.00002 |
小型台指期 | 0.00002 |
台指選擇權 | 0.001 |
海外期貨 | 適用海外所得稅 |
以台指期(台灣加權指數期貨)來說,假設合約總價值是新台幣350萬元,那麼交易稅就是:新台幣350萬元 × 台指期的交易稅率0.00002 = 新台幣70元,買進和賣出都需要支付。
📝 台灣期貨交易費用計算範例
以下我們來實際試算一下,透過台灣的期貨經紀商,買賣一次台股期貨(TX)合約,總共需要花費多少交易費用:
台股期貨項目 | 內容 |
---|---|
點數 | 17250點 |
點數價值 | 新台幣 200 元 |
合約總價值 | 新台幣 3,450,000 元 |
原始保證金 | 新台幣 180,000 元 |
維持保證金 | 新台幣 135,000 元 |
手續費 (買) | 新台幣 60 元 |
手續費 (賣) | 新台幣 60 元 |
交易稅 (買) | 新台幣 69 元 |
交易稅 (賣) | 新台幣 69 元 |
交易費用合計 | 新台幣 258 元 |
點數以撰文當下計算,手續費以新台幣60元計
合約總價值:台股期貨當下點數 × 台股期貨點數價值 = 17250點 × 新台幣200元 = 新台幣3,450,000元
交易稅:合約總價值新台幣3,450,000元 × 台股期貨交易稅率0.00002 = 新台幣69元(四捨五入後)。
也就是說,買進一口台股期貨合約,您需要準備的資金是:原始保證金 + 手續費 (買) + 交易稅 (買) = 新台幣180,000元 + 新台幣60元 + 新台幣69元 = 新台幣180,129元。
買進之後,如果您的帳戶中的資金(不包含期貨部位的價值)低於新台幣135,000元,您就會收到期貨商的通知,要求補繳保證金。
賣出台股期貨合約,您需要支付的費用是:手續費 (賣) + 交易稅 (賣) = 新台幣60元 + 新台幣69元 = 新台幣129元。
🛒 期貨要怎麼買?去哪裡買?
想要開始交易期貨,您需要先選擇一家期貨商開戶。根據您想要交易的期貨種類(台灣期貨或海外期貨),會有不同的買賣管道:
🇹🇼 1. 台灣期貨
如果您想交易台灣的期貨,例如台指期、小型台指期等等,您需要向台灣的期貨商開戶。
而芝商所(CM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期貨交易所。許多台灣的期貨商,例如元大期貨、群益期貨、康和期貨、統一期貨等,都提供交易CME期貨的服務。您只需要選擇一家期貨商完成開戶並存入保證金,就可以直接交易CME的期貨商品。
當然,您也可以在一些券商直接下單交易期貨,但是通常券商的手續費會比較高。期貨交易的一大優勢就是成本低廉,如果因為高額的手續費而失去了這個優勢,就比較不建議直接在券商下單交易期貨。
🌎 2. 海外期貨
雖然透過台灣的部分期貨商也可以交易海外期貨,但這種方式的手續費通常較高。
更好的方式是直接開設海外券商的帳戶來交易期貨,因為海外券商的手續費通常比台灣的期貨商低一半以上。
目前提供全中文期貨交易介面、且商品種類最齊全的海外券商之一是IB盈透證券。
IB有分成美國IB的帳戶和香港IB的帳戶。一般建議開設美國IB的帳戶,因為這樣您的資產可以受到最高3050萬美元的賠款保障。
IB可以完全線上免費開戶,但是操作介面可能稍微複雜一些,建議您開戶後多花一些時間摸索。如果您有興趣,可以參考看看。
券商 | 特色 | 官網連結 |
---|---|---|
IB盈透證券 | 唯一有中文期貨交易介面的海外券商 | 官網連結 |
🖥️ 期貨怎麼買?期貨看盤及操作介面
每一家期貨商提供的交易介面可能會有些許不同,但基本的步驟不會相差太多。以下我們以永豐期貨為例,介紹期貨的基本看盤介面和下單介面。
📊 基本期貨看盤介面
- 尋找您想交易的期貨標的:
一開始您可能會看到可以篩選的項目,台灣外的期貨基本上都可以找到。您可以在這裡篩選期貨交易所、期貨種類,或者直接搜尋期貨的代碼或名稱,就可以找到您想交易的期貨。 - 一次查看同一標的期貨合約的不同到期日:
每一份期貨合約都有不同的到期日。舉例來說,同樣是小型台指的期貨,就會有好幾個不同到期日的合約。您可以從合約的名稱上分辨到期日,例如2403.MXF的意思就是2024年3月到期的小型台指期貨。 - 標的介面提供詳細資訊:
點擊您想交易的標的後,您會看到以下的畫面(各家期貨商的介面應該大同小異),跟股票的介面很像,可以看到期貨合約的詳細資訊。
期貨交易有分日盤和夜盤。日盤的交易時間通常是上午8:45到下午1:45,夜盤則是下午3:00到次日上午5:00。每個期貨商的交易平台應該都會有一個可以切換日夜盤的按鈕。
👍 投資期貨的優缺點分析
投資期貨有其獨特的優勢和需要注意的缺點:
✅ 優點
- 交易成本低廉:相較於股票,期貨的交易成本非常低,大約只有股票的2%到10%,這使得頻繁交易成為可能。
- 做空容易:期貨可以很方便地進行空頭操作,這對於避險和投機都非常有利。
- 潛在的稅務優勢:在某些地區,期貨交易可能享有稅務上的優惠(請諮詢您的稅務顧問)。
- 交易全球重要商品:透過期貨,您可以參與全球各種重要商品的交易,例如能源、貴金屬、農產品等。
❌ 缺點
- 槓桿風險高:如果使用不當,期貨的高槓桿可能會導致巨大的損失(通常是因為保證金放得太少)。
- 台灣期貨商品種類有限:相較於國際市場,台灣期貨交易所發行的期貨商品種類較少,除了台指期貨之外,其他商品的流動性可能較差。
- 海外期貨門檻較高:海外期貨交易的保證金通常較高,且合約單位金額較大,對於資金較少的新手來說,可能不太適合。
🔑 期貨交易的三大重要特性
期貨交易有三個非常重要的特性,是您在投資前必須了解的:
1. 高槓桿的保證金交易
期貨交易只需要支付一部分的保證金就可以進行操作,這使得期貨具有很高的槓桿特性。在台灣外,有些期貨商品的槓桿甚至可以高達200倍以上。
然而,這裡可能存在一些誤解。一般期貨商提到的槓桿倍數,通常是根據最低保證金來計算的。但對於您來說,您實際使用的槓桿倍數,取決於您在帳戶中放入的保證金金額,這個金額通常會高於最低保證金,因此實際的槓桿倍數可能沒有那麼大。
此外,一般不建議使用過高的槓桿。槓桿是一把雙面刃,應該謹慎使用,除非您是進行極短線的操作,且波動幅度非常有限。
但也不要將槓桿視為絕對的壞事。畢竟,我們買房子也常常會向銀行貸款,這也是一種槓桿的運用。您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財務槓桿全攻略:從買房到投資,放大你的財富?小心風險也跟著來!
2. 交易成本低、流動性佳
期貨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其低廉的交易成本。
如果您不是打算長期持有,而是採取策略性地買賣,那麼期貨的交易成本會比股票便宜非常多。
下表以交易價值新台幣250萬元的台灣股票為例,比較台灣期貨、ETF、股票的交易成本:
項目 | 期貨 | ETF | 股票 |
---|---|---|---|
標的物 | 台指期 | 0050 | 其他個股 |
手續費 (買) | 60 | 1782 | 1782 |
手續費 (賣) | 60 | 1782 | 1782 |
交易稅 (買) | 50 | 0 | 0 |
交易稅 (賣) | 50 | 2500 | 7500 |
合計成本 | 220 | 6064 | 11146 |
差異倍數 | 1 | 27.56 | 50.66 |
期貨大台一口手續費60元計,股票手續費以千分之1.425計算並打5折
以台指期為例,常見的一口大台的手續費約為新台幣60元,交易稅約為新台幣50元(十萬分之二),買賣一次的交易成本大約是新台幣120元的手續費加上新台幣100元的交易稅,總共新台幣220元,就可以控制相當於價值新台幣250萬元的現股。
即使是交易稅比較低的ETF,以0050為例,假設手續費打五折也要新台幣3564元,再加上ETF的交易稅(0.1%)新台幣2500元,買賣一次的交易成本總共是新台幣6064元,比期貨高出了約27.56倍。
如果是買賣股票,交易稅會比ETF高(0.3%),成本甚至會高達新台幣11146元,比期貨貴了約50.66倍。
當然,直接拿個股來和台指期相比可能不是最精確的比較,個股應該與個股期貨做比較。但從這個例子您已經可以清楚看出交易成本上的明顯差異。
不要小看這幾千元的差距,如果一年交易超過10次,每年就可以省下數萬元的交易成本。
此外,期貨的流動性通常很好,買賣價差也較小(當然,這也要看是哪一種期貨)。由於交易一單位期貨,就相當於交易數倍甚至數十倍的現貨,因此使用期貨更方便進行大額的買賣操作。
考量到交易成本非常低廉以及流動性佳的特性,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大型資金和法人機構也會選擇轉戰期貨市場的原因。
3. 到期結算
股票只要買進就可以無限期持有,但期貨一定會有一個到期日。當時間到了,期貨合約就需要進行履約或結算。
不過,由於期貨可以進行轉倉(也就是結束目前到期的合約,同時買賣下一個到期月份的合約),使得損益的計算可以持續下去,因此到期這個特性對於交易策略的影響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 期貨風險很高嗎?重點在於期貨保證金
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交易1口大台(台指期),如果您放入新台幣12萬元的保證金和放入新台幣60萬元的保證金,會有什麼差別呢?事實上,同樣的操作,風險的高低取決於您自己放入多少保證金:
保證金 | 上漲100點獲利 (新台幣) | 獲利 (%) | 下跌100點虧損 (新台幣) | 虧損 (%) |
---|---|---|---|---|
新台幣 12萬元 | 20000 | 16.67% | -20000 | -16.67% |
新台幣 60萬元 | 20000 | 3.33% | -20000 | -3.33% |
從上表的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放入不同金額的保證金,所產生的獲利和虧損的百分比也會不同。因此,期貨的風險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放入多少保證金。
🎯 最後,期貨適合怎樣的人操作?
在討論誰適合期貨之前,我們先來說說誰不適合:如果您的資金只剛好達到最低保證金的門檻,強烈建議您千萬不要輕易碰觸期貨。
尤其千萬不要只放最低保證金!
相反地,如果您的資金規模足夠,並且正在尋找更低手續費的交易方式,那麼期貨會是一個非常好用的低成本交易工具。
✅ 期貨適合頻繁操作、多空操作的人
期貨最大的優點就是手續費等交易成本極低,而槓桿的大小則可以由您自己控制。因此,在需要頻繁操作的情況下,期貨可以幫助您省下大量的交易成本。
此外,期貨做空也非常容易,不需要任何複雜的操作。
當然,在某些情況下,期貨也適合波段或長期投資的人。它在費用和稅務上可能會有一些優勢,我們將在未來的文章中陸續提到。
📚 期貨基本認識:重要名詞解釋
- 口 (Lot):計算期貨合約的單位。買進一口即表示買進一張期貨合約。
- 倉位/部位 (Position):留置在市場中尚未結清的期貨合約。
- 平倉 (Offset):將尚未結清的部位反向沖銷。
- 保證金 (Margin):保證履行期貨交易義務的資金,期貨交易人須在交易前將保證金存入期貨公司保證金帳戶中。
- 原始保證金 (Initial Margin):欲建立新部位時所需的資金,原始保證金額度由交易所訂定之。
- 維持保證金 (Maintenance Margin):在建立部位後所需維持在帳戶中的最低保證金水準,帳戶淨值低於所需之維持保證金,期貨經紀商將向客戶發出保證金追繳通知。
- 追繳保證金 (Margin Call):若帳戶淨值低於維持保證金時,期貨經紀商必須向客戶發出追繳通知,客戶應繳足保證金至原始保證金的水準。
- 第一通知日 (First Notice Day):持有期貨合約賣方部位者可表示將交割實物商品給持有買方部位者之第一日。其依期貨合約之不同而有異,故不履行交割義務之期貨合約買方必須於第一通知日以前平倉。
- 最後交易日 (Last Trading Day):期貨合約可進行交易的最後一天,若在最後交易日之後仍未平倉則將被迫進行實物交割。
- 最後通知日 (Last Notice Day):期貨契約到期前,賣方對買方最後發出現貨交割通知的日期。
- 到期交割月份 (Contract / Delivery Month):未平倉的買賣雙方最遲必須於這個月份履行交割結算義務。
- 交割 (Delivery):指買賣雙方進行履約的義務。若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則賣方須將貨品交付買方。若為現金結算,則將買賣雙方之損益以現金的方式支付。
- 轉倉 (Switch):將留倉的期貨部位同時以一買一賣或一賣一買的方式使近月合約轉為遠月合約繼續持有。
- 基差 (Basis):現貨與期貨間的價格差,現貨價格減期貨價格即等於基差。在正常市場情況下基差為負數。
- 價差 (Spread):近月期貨合約與遠月期貨合約的價格差,近月期貨價格減遠月期貨價格即等於價差。所謂價差交易即為同時買進與賣出某種期貨合約的交易方式。
- 對沖 (Hedge):為保護未來在現貨市場的交易而預先建立相反的期貨部位以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
- 快市 (Fast Market):乃指市場因某一突發性因素造成市場價格劇烈的波動,此時交易所公佈進入"快市",由於此時交易秩序混亂,可能造成無法成交或成交價格價差很大,待市場平靜後交易所會再宣佈結束"快市"狀態。
- 空頭回補 (Short Covering):指原先放空者買進相對的部位,空頭回補對市場有推升的力量。
- 獲利了結 (Profit Taking):指原先買進或賣出的部位,於獲利時反向沖銷,獲利了結對市場推升會有阻力。
- 結算價格 (Settlement Price):每日交易結束後由交易所公佈之以作為逐日結算的價格,一般而言結算價格並不一定等於當日的收盤價。
📝 期貨委託單種類
類別 | 說明 |
---|---|
限價委託單 (Limit order) |
依客戶指定之價位進行交易,成交價與客戶指定價間必需是買低賣高。 |
市價委託單 (Market order) |
依市價的買賣價進行交易,買進時,依市價賣價為參考成交價; 賣出時,依市價買價為參考成交價。 |
停損委託單 (Stop order) |
客戶指定一個價位,當市價到達客戶所指定的價位時,原委託便自動成為市價單執行交易。客戶設定價位時,買進的停損單指定價位必須比市價高,賣出的停損單價位必須比市價低。成交價的規則和市價單相同。 |
觸及市價委託單 (Market-If-Touch,MIT) |
客戶指定一個價位,當市價到達客戶所指定的價位時,原委託便自動成為市價單執行交易。客戶設定價位時,買進的MIT單指定價位必須比市價低,賣出的MIT單價位必須比市價高。成交價的規則和市價單相同。 |
開盤市價委託單 (Market On Open,MOO) |
於開盤前委託,開盤後一段期間內執行交易。 該期間內的任一成交價皆可能是參考價,並不一定是開盤價。 |
收盤市價委託單 (Market On Close,MOC) |
於收盤前委託,在收盤前至收盤之間的一段時間內執行交易。 參考成交價是收盤前一段期間的任一成交價皆可能,並不一定是收盤價。 |
二擇一委託單 (One Cancel Other,OCO) |
即同一委託單可以設定二種不同的委託種類來執行。 任一個委託成交後另一個委託自動取消。 |
立即成交否則取消單 (Immediate or Cancel,IOC) |
所下委託單必須馬上成交,否則即行取消之委託方式。 |
全部成交否則取消單 (Fill or Kill,FOK) |
所下委託單必須全數成交,否則立即取消之委託方式。 |
當日有效單 (Rest of Day,ROD) |
所下委託單限當日有效。 |
委託條件ROD、IOC、FOK | ROD當日有效單:亦指該委託單如未刪單,當日有效;IOC立即成交否則取消:亦指該委託單送出後,如未馬上成交,交易所則立即自動取消;FOK全部成交否則取消:亦指該委託單送出後,如未馬上全部成交,交易所則立即自動取消。 |
📈 技術分析入門:常見型態與指標
技術分析是許多期貨交易者會使用的方法,透過研究過去的價格和成交量等數據,來預測未來的價格走勢。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型態和指標:
📊 型態─圖形
- a. W底:通常被視為買進訊號。
- b. M頭:通常被視為賣出訊號。
- c. 頭肩頂:通常被視為賣出訊號。
- d. 頭肩底:通常被視為買進訊號。
- e. 下降三角形:通常被視為賣出訊號。
- f. 上升三角形:通常被視為買進訊號。
- g. 下降旗形:通常被視為賣出訊號。
- h. 上升旗形:通常被視為買進訊號。
⚙️ 技術指標
技術指標是利用過去的歷史價格經過數學公式計算出來的,用於研判未來價格走勢的一種方式。坊間有很多討論技術指標的書籍,但任何技術指標都有其盲點,在價格的低檔或高檔可能會出現指標鈍化的現象,因此研判方式並非一成不變。雖然技術指標有其局限性,但仍然具有參考價值。以下是一些較為重要的技術指標:
- a. 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代表過去一段時間的平均價格成本,透過每日價格的累加計算得出。
- b. 相對強弱指標 (RSI):計算過去某段時間價格上漲幅度平均值和下跌幅度平均值之間的比例,通常指數高於70表示超買,低於30表示超賣。
- c. K&D值 (Stochastic Oscillator):利用一段時間內的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來計算隨機值,數值介於0到100之間,50是強弱勢的分水嶺。K線代表快速移動線,D線代表慢速移動線,K線穿越D線在高檔和低檔出現時,分別代表賣出和買進訊號。常用於預測短線和中線走勢。
- d. MACD (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利用快速移動平均線和慢速移動平均線之間的差離值來判斷買賣訊號。其訊號出現較慢但通常較為準確,適合用於預測中長期的走勢。
- e. 成交量與未平倉合約:
價格走勢 成交量 未平倉合約 上漲 增加 增加 上漲 增加 減少 下跌 增加 增加 下跌 增加 減少 上漲 減少 增加 上漲 減少 減少 下跌 減少 增加 下跌 減少 減少 (表格內容對應原文,可根據需要進行更詳細的解釋)
🌐 全球電子交易系統
- GLOBEX:為延長交易時段而發展的全球化電腦交易系統,目前透過該系統交易的商品有外匯、股價指數等。
- ACCESS:其交易方式如同Globex。目前透過該系統交易的商品有貴重金屬與油品能源類商品。
- e-CBOT:為盤後電子交易系統,目前透過該系統交易的商品多為債券、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