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手必看!快速了解主動式ETF、被動式ETF與基金的基本概念
在進入詳細的比較之前,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主動式ETF、被動式ETF和傳統基金這三種投資工具的基本概念,如果你已經很熟悉了,可以直接跳到後面的比較段落喔!
什麼是主動式ETF?
主動式ETF(Active ETF)是一種在追蹤特定指數的基礎上,透過專業經理人主動選股、調整投資策略,目標是超越指數表現,追求更高的報酬,或是達成特定的投資目標,例如投資在一些比較難以進入的市場。
簡單來說,主動式ETF就像是有人幫你主動操盤的ETF,經理人會根據他們對市場的判斷,靈活地買入和賣出不同的股票或其他資產。
什麼是被動式ETF?
被動式ETF(Passive ETF),又稱為指數型ETF,它不依賴經理人的主觀判斷,而是以追蹤特定的市場指數(例如台灣的加權指數、美國的S&P 500指數)為目標,盡可能複製該指數的表現。投資人透過購買被動式ETF,可以輕鬆獲得與該指數相似的報酬,但通常很難獲得超越指數的超額報酬。
你可以把被動式ETF想像成一個懶人投資工具,它會自動幫你買入指數中的成分股,你不需要自己去研究和選股。
什麼是傳統基金?
傳統基金(Mutual Fund)是一種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管理的投資工具,透過匯集眾多投資人的資金,投資於股票、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不同的資產類別。根據投資策略的不同,基金也可以分為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
主動型基金的經理人會主動選股和調整投資組合,目標是超越市場基準;被動型基金則是以追蹤特定指數為目標,與被動式ETF的概念類似。不過,傳統基金在交易方式、費用結構等方面與ETF有所不同。
主動式ETF vs. 被動式ETF vs. 基金:全方位比較分析
了解了基本概念之後,我們就來針對主動式ETF、被動式ETF和傳統基金進行更深入的比較分析,讓大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
比較項目一:投資風格與目標
比較內容 | 主動式ETF | 被動式ETF | 傳統基金 |
---|---|---|---|
投資風格 | 追蹤特定指數,但經理人可適時進行人為操作,靈活度高。 | 追蹤特定指數,無人為操作,靈活度低。 | 可分為主動型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和被動型基金(追蹤指數)。 |
投資目的 | 追求超越指數的超額報酬,以及達成多元的投資目標,例如投資不易進入的市場。 | 追求與指數表現相當的合理報酬。 | 主動型基金追求超額報酬;被動型基金追求與指數相當的報酬。 |
從投資風格來看,主動式ETF和主動型基金都強調經理人的專業判斷和選股能力,希望能夠跑贏大盤。而被動式ETF和被動型基金則是以追蹤指數為主要目標,追求的是市場的平均報酬。
比較項目二:風險高低
比較內容 | 主動式ETF | 被動式ETF | 傳統基金 |
---|---|---|---|
風險高低 | 通常較高,因為經理人可能採用更積極的投資策略,甚至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 | 相對較低,因為單純追蹤指數,風險與指數成分股的波動性相關。 | 主動型基金風險可能較高;被動型基金風險相對較低。 |
損失保護 | 部分主動式ETF可透過期權等衍生性商品來規避或降低部分損失。 | 通常沒有此功能,受追蹤指數限制。 | 部分主動型基金可能會使用類似的策略。 |
在風險方面,由於主動式ETF和主動型基金的經理人會更積極地操作,因此風險通常會比單純追蹤指數的被動式ETF和被動型基金來得高。當然,風險也與投資標的本身的特性有關。
比較項目三:內含費用率
比較內容 | 主動式ETF | 被動式ETF | 傳統基金 |
---|---|---|---|
內含費用率* | 通常較高,約在 0.5% 至 1.5% 之間。 | 相對較低,約在 0.02% 至 1.0% 之間。 | 通常最高,約在 0.6% 至 2.5% 之間。 |
費用率是影響長期投資報酬的重要因素。由於主動式ETF和傳統基金需要支付經理人的管理費用和研究費用,因此費用率通常會比單純追蹤指數的被動式ETF來得高。值得注意的是,主動式ETF的費用率通常會比傳統主動型基金低一些。
比較項目四:節稅效果
比較內容 | 主動式ETF | 被動式ETF | 傳統基金 |
---|---|---|---|
節稅效果 | 次佳。 | 最佳。 | 最低。 |
ETF由於其獨特的申購贖回機制(實物申購贖回),相較於傳統基金,通常具有較好的節稅效果。無論是主動式ETF還是被動式ETF,都可以在次級市場進行交易,減少基金本身需要進行證券買賣的頻率,從而降低資本利得稅的產生。而被動式ETF因為交易頻率更低,通常具有最佳的節稅效果。
深入解析ETF的節稅優勢:
傳統基金在投資人申購或贖回時,基金經理人可能需要進行證券的買賣,這就容易產生資本利得,進而產生稅負。而ETF的實物申購贖回機制允許機構投資者直接以一籃子股票與ETF發行商進行交換,減少了基金本身現金交易的需求,降低了稅負。此外,ETF在次級市場的交易也不會直接影響基金的資產組合,進一步降低了稅務成本。
比較項目五:持股透明度
比較內容 | 主動式ETF | 被動式ETF | 傳統基金 |
---|---|---|---|
持股透明度 | 依類型而異,完全公開型每日公告持股,半透明或不透明型可能每月、每季或延遲公告。 | 每日公告持股。 | 通常每月或每季公告持股。 |
被動式ETF通常會每日公開其持股明細,投資人可以清楚了解ETF的投資組合。傳統基金則通常按月或按季公布持股。而主動式ETF的持股透明度則因類型而異,有些是每日完全公開持股,有些則為了保護其投資策略,會採取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方式,例如每月、每季或延遲公布持股資訊。
比較項目六:交易方式與便利性
比較內容 | 主動式ETF | 被動式ETF | 傳統基金 |
---|---|---|---|
交易方式 | 在股票市場進行買賣。 | 在股票市場進行買賣。 | 透過基金公司或銷售通路進行申購和贖回。 |
買賣價格 | 盤中市價,可能會有折溢價。 | 盤中市價,可能會有折溢價。 | 通常以當日或隔日淨值計算。 |
交易便利性 | 高,像買賣股票一樣方便。 | 高,像買賣股票一樣方便。 | 相對較低,需要透過特定管道進行交易。 |
ETF(包括主動式和被動式)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其交易的便利性,它們可以在股票市場像股票一樣自由買賣,交易價格也隨著市場供需波動。而傳統基金的交易則需要透過基金公司或其銷售通路進行申購和贖回,價格通常以每日或隔日的淨值計算。
主動式ETF的獨特優勢與潛在風險
雖然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主動式ETF也具備一些獨特的優勢和需要留意的風險:
主動式ETF的優點
- 追求多元投資目標的操作彈性:經理人可以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投資策略和持股,追求超額報酬、達成特定目標,或投資於不易進入的市場。
- 交易方便性高:與被動式ETF一樣,可以在股票市場自由買賣,方便性高。
- 費用率可能低於傳統基金:相較於傳統主動型基金,主動式ETF的費用率可能較低。
- 具有節稅效果:與被動式ETF類似,透過次級市場交易和實物申購贖回機制,具有一定的節稅優勢。
- 部分類型提供更高的透明度:完全透明的主動式ETF每日公開持股,有助於投資人了解其投資組合。
- 部分類型可避免策略被複製:半透明或不透明的主動式ETF不需每日公開持股,有助於保護經理人的投資策略。
主動式ETF的缺點與風險
- 報酬不一定更好:追求超額報酬並不保證一定能實現,經理人的選股和策略判斷可能失誤,導致報酬不如預期甚至低於被動式ETF。
- 費用率可能高於被動式ETF:由於需要支付經理人的管理費用,主動式ETF的費用率通常會高於被動式ETF。
- 換股頻率可能較高:為了達成投資目標,經理人可能會頻繁調整持股,可能導致較高的交易成本和波動性。
- 可能具有Smart Beta的投資風格:部分主動式ETF可能採用Smart Beta策略,雖然目標是超越指數,但在某些市場環境下可能表現不佳。
- 存在折溢價:與其他ETF一樣,主動式ETF的市價可能與其淨值有所偏差,產生折價或溢價。
- 完全透明型可能導致策略失效:每日公開持股可能被其他投資人模仿或搶先交易,導致經理人的投資策略失效。
- 半透明/不透明型透明度較低:無法每日了解投資組合,投資人可能難以判斷經理人的操作是否符合其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
實例分析:主動式ETF vs. 被動式ETF的績效比較
理論上,主動式ETF的目標是超越指數,但實際績效如何呢?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ARKK vs. QQQ:創新科技的對決
ARKK ETF 是由方舟投資推出的知名主動式ETF,主要投資於具有長期成長潛力的創新科技公司。而 QQQ ETF 則是被動追蹤那斯達克100指數的被動式ETF,成分股也以科技股為主。
從長期績效來看,雖然ARKK在某些時期表現亮眼,但自成立以來,QQQ 的總報酬通常更高。這顯示即使是明星經理人主動選股,也未必能長期跑贏被動追蹤指數的ETF。
JEPQ vs. IVV:高股息策略的比較
JEPQ ETF 是一檔追蹤那斯達克100指數,並透過賣出買權策略來產生收益的主動式ETF。而 IVV ETF 則是追蹤S&P 500指數的被動式ETF。
這個例子顯示,JEPQ 在某些時間段的表現可能會優於大盤,但整體而言,兩者的報酬差距並不大。這也提醒我們,即使是主動式ETF,其績效也受到市場環境和經理人策略的影響。
重要提醒: 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的表現,投資人在選擇ETF 時,不應只看短期績效,更要了解其投資策略、風險和費用。
台灣投資人該如何選擇?主動式ETF、被動式ETF還是傳統基金?
那麼,對於台灣的投資人來說,應該如何選擇主動式ETF、被動式ETF還是傳統基金呢?這並沒有絕對的答案,取決於你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投資的了解程度。
適合選擇被動式ETF的投資人
- 追求簡單投資:希望以簡單的方式參與市場,不想花費太多時間研究和選股。
- 重視低費用:對費用率非常敏感,希望盡可能降低投資成本。
- 看好市場長期發展:相信長期下來市場會持續成長,追求與市場平均報酬相當的穩定回報。
- 投資新手:對於投資經驗較少的投資人來說,被動式ETF是一個相對容易入門的選擇。
適合選擇主動式ETF的投資人
- 追求超額報酬:希望透過經理人的專業選股和策略操作,獲得超越市場平均的回報。
- 有特定的投資目標:例如希望投資於特定產業、主題或具有特定風險收益特徵的資產。
- 想投資不易進入的市場:例如某些新興市場或特殊商品市場,可能透過主動式ETF更容易參與。
- 願意承擔較高的費用和風險:了解主動式ETF的費用率通常較高,且經理人的操作可能帶來更高的風險。
- 願意花時間研究:需要對主動式ETF的投資策略、經理人背景等進行研究。
適合選擇傳統基金的投資人
- 習慣透過基金通路交易:對於已經習慣透過銀行或基金平台購買基金的投資人。
- 偏好多元化的選擇:傳統基金的種類繁多,可以涵蓋更廣泛的資產類別和投資策略。
- 不介意較高的費用:願意支付較高的費用以獲得專業經理人的主動管理。
- 重視與理專的互動:習慣與理財專員溝通,獲得投資建議和服務。
總結:了解差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
總結來說,主動式ETF、被動式ETF和傳統基金各有其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台灣投資人在選擇時,應該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費用和交易便利性的偏好來做出決定。
如果你是追求簡單、低成本的投資,被動式ETF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希望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報酬,並且願意承擔更高的風險和費用,那麼可以考慮主動式ETF或傳統主動型基金。而傳統基金則適合習慣透過特定通路交易且重視多元選擇的投資人。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台灣的投資人更清楚地了解主動式ETF、被動式ETF和傳統基金之間的差異,並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免責聲明:** 本文章僅為投資經驗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前請謹慎評估並諮詢專業人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