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來襲,上班族荷包「很有感」:平均損失超過23萬!
根據 1111 人力銀行的最新調查顯示,台灣有高達 77.4% 的上班族持有股票、ETF、基金、期貨等金融投資工具。這代表絕大多數的上班族都參與了金融市場,希望透過投資來累積財富或增加收入。然而,這一波由關稅政策引發的股災,卻是殺得不少人措手不及。
近八成上班族持有金融投資工具
這個數字顯示出投資已經成為台灣上班族普遍參與的理財方式,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
平均投資損失高達235,038元
最令人心痛的是,統計結果顯示,受訪上班族在這次股災中的平均損失高達 235,038 元。這對於許多薪資水平有限的上班族來說,無疑是一筆相當大的數字,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彌補回來。原本期待的額外收入不僅沒有實現,反而造成了財務虧損,頓時間陷入了焦慮與不安。
儘管操作理性,但市場震盪敲響生活警鐘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顯示多數上班族採取「長期定期定額」的投資策略,並未出現恐慌性的大量拋售。這顯示上班族在投資上多數是相對理性的。然而,儘管操作策略穩健,這波突如其來的市場震盪,依舊敲響了許多上班族對於自身財務狀況和家庭生活的警鐘。
股災衝擊下的應對策略:勒緊褲帶或開源節流?
面對投資虧損帶來的財務壓力,台灣上班族採取了不同的應對策略,有些選擇「勒緊褲帶」,縮減開支,有些則積極「開源節流」,尋找額外收入。
超過三成開始縮減家庭與生活支出
調查顯示,有 38.4% 的上班族已經開始縮減家庭與生活支出。這代表不少家庭為了應對投資虧損,不得不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例如娛樂、旅遊、非必需品的購買等。
近兩成投入兼職,尋求「第二份收入」
有 18% 的上班族選擇投入兼職,希望透過增加工作時間或尋找額外的收入來源來彌補投資損失,這也讓「斜槓人生」成為越來越多上班族的選項。
一成動用預備金,開始「吃老本」過日子
更嚴峻的情況是,有 9.1% 的人表示必須開始動用預備金過日子。這意味著他們已經面臨了比較大的財務壓力,需要依靠過去的積蓄來維持生活,進入了「吃老本」的階段。
多數採取長期持有策略,等待回漲
儘管出現虧損,但大多數上班族(56.8%)選擇「長期持有、等待回漲」,並未恐慌性地拋售股票。這符合他們原先設定的長期投資策略。
部分視為機會,選擇逢低進場
另外,也有 17.9% 的上班族將這次跌勢視為機會,選擇「逢低進場,撿便宜」。這部分投資人可能對市場前景相對樂觀,或者具備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
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上班族焦慮感升高
除了投資虧損,由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也讓台灣上班族感到焦慮不安。
近八成上班族擔憂關稅政策的經濟影響
調查顯示,高達 78.1% 的上班族對美國關稅政策導致的經濟影響感到擔憂,其中更有 17% 的人是感到「非常焦慮」。這顯示關稅議題不僅影響股市,也對民眾的經濟信心造成了廣泛的影響。
通膨、景氣低迷、投資虧損是主要焦慮來源
調查中指出,上班族最焦慮的前五大問題依序為:通膨與物價上漲(62.8%)、景氣低迷(44.5%)、投資虧損(35.9%)、生活品質下滑(31.7%)、對政府失去信心(25%)。這些焦慮問題相互關聯,共同反映出上班族對未來生活和經濟前景的擔憂。
對政府救市策略表達擔憂
更有高達 68 % 的上班族對於政府這一次的救市策略表達擔憂,顯示出政府現階段除了政策的介入,更需加強與企業與民眾的溝通,以穩定民心。
企業端也感受到壓力:傳產製造業與資訊科技業受創較深
這波關稅風暴和經濟不確定性,不僅影響了上班族的個人財務,也對企業端的營運造成了壓力。
部分企業面臨撤單、停單、縮短工時甚至裁員
雖然有 64.6% 的上班族表示任職的公司沒有太大影響,依舊正常營運,但仍有部分上班族表示,任職的公司已經出現被撤單或停單的狀況(6.7%)、遭公司縮短工時(6%)、被迫放無薪假(3%),甚至已有 3% 的人遭遇裁員。這顯示關稅衝擊正在真實地影響企業的營運狀況。
傳產製造業被撤單、縮短工時、無薪假狀況最普遍
交叉比對發現,「任職公司出現被撤單或停單狀況」、「縮短工時」和「被迫放無薪假」的職業類別,以「傳產製造業」為最大宗。這顯示在這一波關稅風暴中,對於依賴出口的傳產製造業影響最為劇烈。
資訊科技業出現裁員現象
令人意外的是,已經開始裁員的產業別中,則是以「資訊科技業」為最多數。1111 人力銀行公關經理莊雨潔解釋,這可能與近期不少國際科技巨頭裁撤員工有關,台灣部門可能配合國際情勢做人力調整。另外,也有部分科技業可能受到關稅風暴影響終止計畫進而裁員。
面對職場不確定性:上班族積極尋找出路
在公司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台灣上班族也積極尋找應對方法:
維持往常工作步調、兼差分散風險是主要選擇
有 29.2% 的人選擇維持往常工作步調,保持穩定;18% 的人選擇兼差以分散風險,增加收入來源,這也呼應了前面提到的兼職趨勢;12.1% 則選擇與公司共體時艱。
積極進修,提升自我競爭力
也有 10.9% 的人選擇積極進修,考取證照自我增能,希望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為未來可能的變動做好準備。
兼職工作需求大增,平台瀏覽數創新高
這波趨勢也直接反映在兼職工作的需求上。1111 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觀察,自 4 月初至中旬,平台上的兼職工作瀏覽數較去年同期大增 13.6%,反映出市場對於「第二份收入」的高度需求。
最受歡迎的兼職類型
在兼職選項中,最受歡迎的前三名依序為:文書行政(24.3%)、餐飲內外場人員(15.2%)、理貨人員(12.1%)。這些工作類型進入門檻相對較低,適合上班族利用業餘時間進行。
專家建議:在變局中找到穩定,啟動「第二條生存跑道」
這場由全球政策牽動的股災和經濟不確定性,不僅讓人重新檢視投資策略,更將焦點拉回「職場穩定性」與「多元收入來源」的重要性。
股市波動讓人重新檢視投資策略
股市的劇烈波動讓許多上班族意識到投資並非穩賺不賠,重新思考自己的投資策略是否適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財務狀況。
職場穩定性與多元收入來源重要性提升
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多元的收入來源變得更加重要。這可以幫助上班族分散風險,提高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
善用求職平台工具,提升職場競爭力
1111 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建議,求職者不妨多利用履歷健診、AI 小精靈等平台工具,提升求職效率與職場競爭力,為自身創造更多轉機。同時,也可以利用平台尋找兼職工作機會,開拓第二份收入。
表格整理:股災衝擊下的上班族現況與應對
為了方便大家快速掌握股災衝擊下的上班族現況與應對,我們整理了以下表格:
上班族投資損失與生活影響
項目 | 比例/金額 |
---|---|
持有金融投資工具比例 | 77.4% |
平均投資損失 | 235,038元 |
開始縮減支出比例 | 38.4% |
投入兼職比例 | 18% |
動用預備金比例 | 9.1% |
選擇長期持有比例 | 56.8% |
選擇逢低進場比例 | 17.9% |
上班族對經濟問題的焦慮來源 (前五名)
焦慮來源 | 比例 |
---|---|
通膨與物價上漲 | 62.8% |
景氣低迷 | 44.5% |
投資虧損 | 35.9% |
生活品質下滑 | 31.7% |
對政府失去信心 | 25% |
企業受關稅衝擊狀況
受影響狀況 | 比例 | 主要受影響產業 |
---|---|---|
被撤單或停單 | 6.7% | 傳產製造業 |
縮短工時 | 6% | 傳產製造業 |
被迫放無薪假 | 3% | 傳產製造業 |
遭遇裁員 | 3% | 資訊科技業 |
上班族面對公司前景不確定的應對
應對方式 | 比例 |
---|---|
維持往常工作步調 | 29.2% |
兼差分散風險 | 18% |
與公司共體時艱 | 12.1% |
積極進修,考取證照 | 10.9% |
熱門兼職類型 (前三名)
兼職類型 | 比例 |
---|---|
文書行政 | 24.3% |
餐飲內外場人員 | 15.2% |
理貨人員 | 12.1% |
總結:股災與關稅風暴下的台灣上班族寫照,多元準備是王道
這場由全球政策牽動的股災與關稅風暴,真實地反映在台灣上班族的荷包和生活上。平均超過 23 萬元的投資損失,以及對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讓不少人選擇縮減開支、投入兼職,甚至動用老本。企業端也感受到壓力,特別是傳產製造業和資訊科技業受創較深。面對如此變局,台灣上班族正積極尋找應對之道,無論是維持工作步調、尋找兼職,或是透過進修提升競爭力,都顯示出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多元準備」已成為保衛自身財務和職場穩定的重要策略。這場風暴仍在持續,如何在挑戰中找到新的機會,將是每位上班族需要思考的課題。